——記我校優秀畢業生宋清員的求學之路
宋清員2010年6月畢業于淄博職業學院工商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現為國際關系學院講師。先后榮獲2008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2014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5-2018年博士研究生一、二等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主持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項,“中國傳統政治的邏輯演繹理路研究”(項目號:20CZZ003),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14批特別資助(站中)“中國傳統政治制度的秩序建構研究”(資助編號:2021T140744)。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cssci)《南開學報》(cssci)《廣西民族研究》(cssci)《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文化論壇》(中文核心)、《理論導刊》(中文核心)等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
但問耕耘,等待收獲
宋清員于2007年考入淄博職業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畢業后的短暫兩年工作時間里,順利拿到青島大學本科學歷,并考取南寧師范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大學時光雖然美好,卻十分短暫。假如沒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很容易在時間的淹沒當中迷失自己。像大多數同學一樣,進入大學以后,我也有一段時間的迷茫和苦悶,這是來自一個懵懂年輕人的普遍問題:我到底應該從事何種職業,我的人生規劃到底應該從何而起?在迷茫了一段時間后,我轉而決定繼續努力學習,不斷地增進自己的知識水準。2008年5月,我就報考了大學本科段的自學考試,在經歷了一門一門課程的學習和考試后,漸漸地對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拼搏通關的體驗十分過癮,而堅守的動力卻日漸不足。時間越往后推移,同行考試的小伙伴就越來越少。我清晰地記得,臨近畢業之際,室友都已經聯系工作、準備實習了,我還在空蕩蕩的宿舍里面繼續學習?,F在想來,那樣的一份落寞、無奈和堅持,可能是堅定自己信心目標的必經過程。拼搏的前進道路上并不十分擁擠,卻有點孤獨。
畢業季的六月躁動而又人心興奮,和大多數同學一樣,畢業以后我也走上了工作崗位,選擇了一份和自己專業關聯不太密切的工作。本來想好好地大干一場,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企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但是,年輕人的想法往往重滿激情和理想,短暫而難以持久。我逐漸意識到,還是應該不斷地學習,而公司的整體發展有時會與自身的個人目標有所隔膜。于是,我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堅定了目標。進而在此后的考研、考博以及博士后當中貫徹這一想法:但問耕耘,等待收獲。
2015年獲南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
砥礪前行,不斷突破
兩年的工作經歷,使我更加感到學習生活的難得與珍貴。同時努力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兩年期間我獲得了青島大學本科學歷,并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終身難忘。記得在考取英語課程時,在我考場座位的右前方有一位退休老大爺已經滿頭白發,自身特殊年月的無奈使他未能獲得大學文憑,對知識的渴望推動他與我們年輕人一道走上自學考試這條道路,據說其他課程都已通過,就是英語考試屢戰屢敗。為了完成夢想而永不言棄的精神,深深地鼓勵感染了我,使我更加覺得應該不斷地拼搏和努力。
我在誤打誤撞中間摸索出來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方式,也有可能是命運垂憐于我,讀書學習可能是更符合我天性的一個選擇。在讀研期間,我不斷地彌補自身的不足,追平與同學們的差距。并逐漸地萌生了考博的想法,這一想法在我的心里就像一顆種子不斷地發芽、長大。時隔多年,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都能感受到當時的心跳加速:我竟然也有考取博士的奢望。目標既然已下,剩下的便只顧拼搏努力。和自學考試一樣,我不擔心沒有結果,只是擔心自己不夠努力。奇怪的是,每次懷著這樣的心態,得到的結果往往意想不到的好。
六月的南寧,悶熱躁動而無處發火,而我在啃著大部頭原典。每當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想到工作時的艱辛與無奈:讀書這條路至少能夠保證,自己的付出與回報是相一致的,一想到這里我就充滿了前行的動力。那個暑假,我沒有回山東老家,我期待給整整一年的備考博士生活,一個結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來年的碩士畢業答辯和考取博士中都比較順利,超出了我自身的預期。個中努力辛酸,也只有自己知道。心中不免想起母校校訓:只有拼搏,才是人生價值的最好體驗。此后的讀博科研生活,雖然苦悶卻不感到十分艱辛,總算是終結了自我摸索的階段,走上了較為正規的學習生活。自己感到十分的慶幸,也感覺到應該把這一份慶幸傳遞下去,鼓勵更多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于是,畢業后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又成為我的下一階段目標。
2019年獲山東大學博士學位
春風化雨,成泥護花
在求學工作的過程當中,我深刻體會到母校校訓的內在力量:只有拼搏,才是人生價值的做好體驗。一個人的成長和優秀,不是因為他做到了什么,而是他還能夠做到什么。在這一過程當中,只有內在動力的持續加碼,才能向著優秀不斷靠近,而“拼搏”是夠達到這一目的的不二路徑。在拼搏中體驗人生價值,是最美的一道風景線。人生的價值不在得到,而在體驗,而最好的體驗方式就是拼搏,而且只有拼搏,才是人生價值的最好體驗。
帶著這一信念,我攻取了博士學位,2019年畢業后又來到了北京,繼續完成博后期間的科研工作。2022年1月博后出站后,進入國際關系學院,成為一名大學老師。
回首往事,自2010年于母校畢業之后,已有12年,這正是中國傳統的一輪,而我也在這一輪過程當中,深刻體會到了母校校訓的內在價值。我將帶著這一信念,繼續在新的工作學習生活當中,不斷地拼搏,不斷地突破自我、實現自我,為教育事業增添一份個人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個黨員的應有價值。
參加202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
責任編輯:張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