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 杜翠翠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鼓勵職業學校聘請技能大師、勞動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過擔任專職或者兼職專業課教師、設立工作室等方式,參與人才培養、技術開發、技能傳承等工作。
學校作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振興淄博勞動獎狀及省“十佳”職工之家等榮譽獲得者,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重勞模工匠精神的傳承。
一是把對“能工巧匠”的引進納入工作清單。制定《百名企業家、百名工匠(大師)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1年)》并分批聘請業內企業家、工匠為產業教授(工匠大師),共計265人。首批聘請產業教授的院系及部門多達19個,首批技術特派員37人。2022年聘任第三批技術特派員75人,第四批產業教授104人。二是把對“能工巧匠”隊伍的選培視為工作重點。根據市總工會印發《關于助力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推行產業工人終身培訓模式的實施方案》要求,面向全校征集符合淄博市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培訓項目及培訓師資,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開展人才孵化,推動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建設。積極參與各項創新工作室的推薦評優,兩年來,向市總工會推薦創新工作室制定《淄博職業學院技能大師工作室管理辦法》,經院系推薦,專家組遴選,學校審核,成立13個工匠大師工作室。三是把對“能工巧匠”精神的傳承作為“匠心”初心。聯合市總工會,掛牌建起淄博市勞模工匠學院,致力打造成為在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勞模工匠精神錘煉傳承基地、中高技能人才綜合培訓基地、勞模工匠技能創新基地、技能競賽綜合服務平臺。
今年活動周是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后的第一個活動周。我們繼續深刻解讀職業教育方針政策、研究改革發展重要成果、學習典型集體和人物,做好職業教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以新職業教育法的出臺為契機,打造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以技能提升服務雙高,以勞動精神賦能雙高。
責任編輯:張文文